中药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药鉴定学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如何确定中药的真实性已成为中医药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中药材的品质混乱而复杂,传承中药鉴定的传统经验,溯本清源、去伪存真,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中药鉴定学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药鉴定学对药品监督管理提供关键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药鉴定学的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药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中药鉴定学注重中药及其标准物质的概念、质量标准的制定,强调了中药鉴定知识的系统性、传承性、科学性、代表性、适用性、指导性等内涵。完善了中药基原鉴定法、生物鉴定法和中药药效组分的科学概念。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2019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2021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中药鉴定及炮制技术的传承和中药饮片质量的研究。在传承中药鉴定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原理,改进工艺,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将有利于中药行业更规范、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发展。
为进一步搭建学术平台,传承发扬中药鉴定技术,构建面向全行业、辐射全国、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中药研究基地,促进中药质量管理的完善,由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人民医院、大参林集团广州紫云轩制药有限公司、岭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等,发起成立广东省中药协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专委会严格遵守广东省中药协会章程,并在广东省中药协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专委会监督、统筹、纽带的作用,围绕行业发展遇到的难点,集思广益,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传承中药鉴定的传统经验,阐明中药鉴定原理,开展中药鉴定技术经验的传承、创新;并积极向监管部门反映行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配合有关部门对中药质量的管理,承担行业内部规范化管理职责,制定行业规范与团体标准,推动建立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产业融合体系,促进中药鉴定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广东省中药协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将严格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开展相关活动。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围绕以下内容开展相关工作:
一、开展中药鉴定技术在传承、整理、规范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就中药鉴定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二、接受与本行业利益有关的决策论证咨询,参与行业性谈判,提出涉及会员和行业利益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行业内对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四、参与或经有关部门授权,组织制定中药鉴定的相关国家标准、省级标准,组织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
五、组织推进中药鉴定技术标准研究,探索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评估路径,建立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六、举办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论坛等活动,组织会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指导和帮助行业改善管理规范,弘扬中医药文化;
七、加强各中药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健全中药鉴定技术质量控制体系,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饮片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八、组织编辑出版、发行有关中药鉴定技术研究方面的书刊、资料;
九、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其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