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在全球药品监管体系深度融合、技术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药品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提升国家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2025年版《中国药典》立足“两个大局”,通过全面对接国际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三大战略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让中国药品标准成为世界医药文明的闪亮名片。
对于化学药品标准,通过采取直接协调和并行收载的方式,实现ICH Q4B全部16个指导原则在202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转化实施,明确了ICH Q3C和Q3D指导原则转化实施的相关要求,强化基于风险管控的理念,对元素杂质、残留溶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以及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要求和实施策略做出了规定。
对于生物制品标准,通过强化风险评估,践行动物试验3R原则,推动新技术应用与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有力提升《中国药典》的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彰显我国在生物制品领域的专业地位。
对于中药标准,建立了52种中药材和饮片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统一限量要求、47种禁用农药限量标准(不得检出)、35种登记使用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6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法、辐照中药光释光检测法等,我国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标准与国际前沿检测技术接轨,部分方法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了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对于微生物控制,通过直接和部分采纳 ICH相关标准,2025年版《中国药典》在微生物检查方法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融合。在无菌检查法(1101)、微生物计数法(1105)、控制菌检查法(1106)以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1107)中,除需与ICH继续沟通相关标准菌株互认外,其余内容已基本完成协调,在执行通行标准和保留个性要求间达到了平衡。
2025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始终秉承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性的原则,紧跟国际药品标准发展前沿,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牢牢把握保障药品安全底线,促进医药产业发展高线,进一步强化以《中国药典》为国家药品标准核心的地位,大力开展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加快医药创新成果标准转化,不断加强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协调,引入国际药品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中国药典》的特色更加鲜明,药品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标准门类更加齐全、药品质量更加可控、与国际标准更加趋同,药品标准整体水平迈上新的台阶。